第13章(1 / 2)

寡妇多娇 零落成泥 3825 字 27天前

还没回到家,金手指使用之后的副作用便出现了,这一段回村里的路她走得无比艰难,死去活来,眼皮子直打架,差点就在路上昏睡过去,用力掐了自己好几回才算挺到家里。好在有这一路行走打掩护,跟徐凤姑说了一声自己累了之后,她就爬床上挺尸去了。

姜婉这一觉,直接睡到了第二天早上,是被饿醒的。前一晚徐凤姑来叫过她吃饭,只是见她睡得沉叫不醒,也只得随她去了。早上姜婉吃了一大碗南瓜粥,肚里有货舒服多了之后,就开始帮徐凤姑准备过中秋的东西。

今天就是八月十五中秋节,是全家团圆的日子。山下村附近没地儿赏桂观潮,倒是有个花灯节,是附近几个村子联合起来办的,今年就选在了山下村的村口那块儿。白天村口就立起了很多竹竿子,搭了不少芦棚,到时候各家的花灯拿来挂起,再加上会有人过去摆摊卖小吃的,卖各种好玩的,是一年里难得的热闹。

姜婉一家的花灯是姜福年做的,他手巧,做了个纸扎的梅花灯,麻雀灯,猫灯,还做了个南瓜灯,早上的南瓜粥就是用里头挖出来的南瓜果肉做的。一家四口一人一盏,刚刚好。姜婉最喜欢南瓜灯,仗着家里人让她,就把南瓜灯给占为己有,里头插上一小节蜡烛,点燃后皮薄的南瓜灯便透亮透亮的,特别好看。

自家这边的热闹便衬得隔壁裴祐家极为冷清,姜婉想让他们家也能多一些节日的气氛,可到底不敢直接跑过去,也不敢跟她娘提裴祐,只得提起了裴玉莲:“娘,隔壁玉莲她……没有爹给她做花灯,裴先生又不可能做得好,你说咱们邻里邻居的,要不要帮她做一盏?不然玉莲她好可怜的……”

徐凤姑对女孩格外心软,闻言想起玉莲那瘦瘦小小的模样,心里也是一阵叹息,便道:“也是,裴先生家中就三口人,春英婶看不见,裴先生是个读书人,玉莲又小,咱们是该帮衬帮衬他们。”

“那娘,玉莲就全仰赖你了,我和小二玩去了!”姜婉笑吟吟地说着,果真提着南瓜灯转头找姜谷去了。

徐凤姑见姜婉提起裴祐时毫无异样,又只说了玉莲的事后就将这事交给了自己,并没有借机接近裴家的意思,便放了心。

殊不知,姜婉就是故意做出这样的姿态来,好让徐凤姑放心。

徐凤姑的行动力很强,很快就支使着让姜福年做了三盏动物纸花灯,里头插上蜡烛,用木棍提绳拎着。除了花灯,她还将自家准备的糕点蔬果都拿了一些,刚好凑够一大盘,又把姜谷叫回来,两人一起拿到了隔壁。

对于徐春英这个人,徐凤姑其实并不太爱和她来往,她一直觉得徐春英跟她不是很合得来。他们一家刚搬过来那会儿,徐春英还没瞎,可也总是一副生人勿近的模样,瞎了后更是难以接近,再加上上回徐春英当着面说让她家女儿离自家儿子远点,徐凤姑对徐春英就更加心有芥蒂了。可今日是中秋佳节,徐凤姑一向心善,觉得这样的日子大家都该好好过,不管过去有什么嫌隙,这会儿就都别计较了,因此去裴家时她笑容满面。

听到动静出来的人是裴祐,见是徐凤姑,裴祐下意识地看了一眼她身后寻找某个倩影,但只看到姜谷而没有其他人时,他心中不由得升起淡淡的失落。

“裴先生,今日可是中秋,想来你家还没来得及准备这些吧?”徐凤姑也乐得不用见徐春英,只对裴祐笑道,“我家准备得多了些,这花灯多了没用,这些吃的不小心买多了,放久了还容易坏,裴先生你若不嫌弃,便收下吧。咱们邻里邻居的,你就别跟我客气了!”

徐凤姑把什么话都说完了,裴祐也说不出拒绝的话,面对热情的徐凤姑,只得感激道:“多谢婶子,这是婶子的一片心意,我怎会嫌弃?”

徐凤姑笑呵呵地说:“不嫌弃就好,不嫌弃就好。”她转头看姜谷,“小二,快帮裴先生把东西拿进去。”

“多谢。”裴祐忙让开。

姜谷其实并不太乐意来,绷着个脸,经过裴祐身边时还不高兴地哼了一声,得亏徐凤姑没听到,不然她回家后必定要训斥他几句。

裴祐听到也只能当没听到,他自然记得那时候姜婉出事时他在门口张望,大约被姜谷以为他是成心看她家热闹……这冤屈,他便是不咽也得咽。

放下东西之后,徐凤姑就和姜谷离开了。裴祐去把裴玉莲叫出来,让她帮着看看那些东西都要放哪儿。看到这么多好吃的,裴玉莲眼睛亮晶晶的。

裴祐摸了摸她略显得稀疏发黄的头发发顶,笑道:“这些都是隔壁凤姑婶子家送来的,今后见了凤姑婶子,可要记得道谢。”

裴玉莲乖巧应下,脑子里却回想起了隔壁的婉姐姐。这几日,她只觉得自己的日子过得像他们说的神仙那样!哥哥会帮她洗衣裳,还经常给她好吃的,往她房里搬了一床软和的被子,每一夜她都睡得舒舒服服。而这一切,就是从婉姐姐那一天背她回来开始的。婉姐姐长得好看又温柔,总是对她笑,还总帮她对她好,她真希望自己也有这样的姐姐,她有点羡慕姜谷。不过现在,她哥哥对她也很好,她就没之前那么羡慕了……她还跟哥哥多了一个秘密约定,那就是哥哥洗衣裳的事,不能告诉娘。她觉得有点害怕,但哥哥说万事有他,听他的就好,她也就安下心来。

哥哥现在对她很好,要是婉姐姐能当她嫂嫂,那就好了……可是村里人都说婉姐姐克夫,谁要娶她谁就会倒霉,大牛哥就是因为这样摔断了腿。她不想哥哥摔断腿,心里却又想婉姐姐当她嫂子,这便只成了她自己心里的小纠结。

徐凤姑和姜谷回来的时候,姜婉正拿着南瓜灯发呆。她在想一个十分为难的问题。

事情,还是出在她的这个金手指上面。自从预知了谢承畴一家的未来之后,她就明白她当时看到裴祐高中的一幕不是她的白日梦,而是将来确定会发生的事。这就让她原本熄了的心思再度蠢蠢欲动。

穿越到这个古代来,还是穿成了最悲惨的底层百姓,日子若想过得舒服,实在不易。而现在,一个未来可以过上舒服日子的机会就摆在眼前,她实在无法不心动啊。更何况,虽然中间颇有些波折,但她确实还蛮喜欢裴祐的,一点儿都不大男子主义更不直男癌的古代男人多难得啊,简直堪比熊猫。虽然裴祐本身问题也不少,但有他的人品和性格作为大前提,那些都是小问题,以后好好调教就是了。虽说他娘是个大问题……但她对自己有信心,能勾搭得了裴祐,就能哄得了未来婆婆。最糟心的是那个克夫的说法,看她最早遇到裴祐时他那样子,他似乎还挺信的,因为她最先勾搭他的时候故意装作自己没在勾搭,他才会平等跟她来往的吧,当他意识到她是想嫁他的时候,他的反应不知会是怎样的呢?

还有一个顾虑就是,她都已经答应她娘不再去勾搭裴祐了,出尔反尔毕竟不好,她不想让她娘失望。

几个顾虑加起来,姜婉就陷入了纠结之中,实在想不好该怎么办了。

今天毕竟是中秋,姜婉不想影响自己过节的心情,便暂时将她的纠结都放在脑后,陪着家人一起愉快地过中秋。

晚上天色黑下来后,一家人先是在家中愉快地吃了晚饭,为了欣赏满月,徐凤姑特意将桌子搬到院子里来,一家人便赏月便嘻嘻笑着吃饭,其乐融融,好不快乐。

今日月色极好,天空中一丝乌云都没有,将整个大地照得亮堂堂的。而比天色更亮的,则是地上渐渐亮起的花灯。

姜婉一家人吃过饭,徐凤姑和姜福年都暂且留在家中收拾东西,让姜婉和姜谷先去玩。二人也不扭捏,欢快地拎着花灯往外走去。

经过裴祐家院子时,姜婉听到里头裴祐的声音在念诗,什么“共在人间说天上,不知天上忆人间”,什么“人攀明月不可得,月行却与人相随”,什么“应是蟾宫别有情,每逢秋半倍澄清”……她觉得他的声音抑扬顿挫特别好听,听得人耳朵都酥了,要不是姜谷在旁边,她或许就会躲在墙角听他念一宿的诗了。

尽管放慢了脚步,姜婉还是走完了这段路,裴祐的声音渐渐听不到了。

姜谷很兴奋,一路说个不停:“姐,你说我们一会儿吃什么好呢?花灯节上有那么多好吃的,都不知道该吃哪个了!”他摸出爹娘给的几十个铜钱,笑得傻兮兮的。

姜婉笑道:“你看,爹娘给了咱们这么多铜钱,你想吃啥就吃啥,吃到肚子撑了吃不下为止,要是铜钱不够,我这儿还有呢!”

姜谷嘿嘿地笑:“够了够了,这些就够我买好些吃的了!”

过了会儿,姜谷想起了什么,气恼地说:“姐,你干啥要对裴先生一家那么好啊?你装被大福娘打伤的那天,我请钱大夫回来的时候都看到了,裴先生竟然在看咱们家的热闹!”

姜婉对徐凤姑提玉莲的事时姜谷也在,当时他什么都没说,可不满的情绪却堆积在了心里。

姜婉有些惊讶:“裴先生那天是怎么看咱家热闹的?”

姜谷忿忿不平地说:“他就拿着本书站在他家的梧桐树下朝咱们家张望!呸,他哪是在看书啊,根本就是想瞧咱家的热闹!”

姜婉抿唇,嘴角渐渐勾起个微翘的弧度。姜谷以为裴祐是在看热闹,可裴祐这人,又哪会对热闹八卦之类的事感兴趣?他那天根本就是在担心她吧?要知道除了她家人,其他人都还以为她要死了呢……

“看热闹就让他看嘛,谁不爱看热闹呢?大家都是邻居,保不齐哪天就要裴先生对咱们伸出援手了,如今咱们对他家帮衬些,卖他些好,将来万一出事也好向他求援,你说是不是?”

姜谷噘着嘴,他想了想觉得自己姐姐说得有道理,可他就是不喜欢裴先生,就是看他不顺眼。

“好了小二,别瞎想了,今日咱们可是要好好玩上一宿的!”姜婉笑道。裴祐是在担心她而不是看她家热闹这事,她是不好解释给姜谷听的,便只能尽力说服姜谷别再放在心上。

“……好吧。”姜谷勉为其难地答应了。

二人来到今年举办花灯节的地点时,早到的人已经将花灯挂好了,暖融融的光照得每个人的眼睛里都是兴奋开心的光芒。一年一次的中秋花灯节,是附近几个村子最盛大的活动,毕竟其他的节日基本都是各过个的,像这样联合起来举办的大型活动十分少见。

搭建好的芦棚下已经有不少摊贩开始叫卖了,这花灯节总会吸引不少商贩过来,姜婉和姜谷二人将自家带来的花灯找了个地方挂好,趁着人还不多,占了先机开始四处晃悠。

除了挂满竹竿的花灯,芦棚下琳琅满目的小商品,晚些时候还有一场舞龙表演,请人的费用正是来自商贩们在这儿摆摊的入场费。不少人对买东西吃东西没兴趣,但免费的舞龙表演是一定要看的。

二人逛了会儿,人渐渐多了起来,没一会儿就看到了相约而来的徐大牛和夏百灵。二人已经定亲,很快就要成亲了,农村人没那么多讲究,如今二人经常出双入对,惹人羡慕。姜婉一直宅在家,倒很少见到他们,这还是她第一次见二人在一起。不过鉴于她跟这二人都闹过不愉快,刚见到两人她就拉着姜谷跑另一边去了。